-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实务》
本书以组织机构参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全流程为主线,先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知识、国内外碳市场基本情况和我国七省市碳交易试点交易规则,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组织机构如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核查、碳资产开发、碳排放权交易和碳资产管理。
本书内容注重实操、案例实、数据完备,可供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组织机构的低碳管理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力建设的培训教材。
-
《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
本书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25年、2030年、2060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各项要求,以十二章内容阐述了国际视野下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并从概念内涵、实践路径、能源基础、投资需求、科技创新、消费变革、综合应对、碳定价机制、城市引领、目标协同、碳汇作用、全球合作十二个方面全方位阐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知识,回答了碳达峰碳中和有什么深刻含义、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出于什么样的战略考量、中国又该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双碳”行动又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等问题。内容宽而精,行文流畅、简洁、客观、规范,深入浅出,既可作为增强党员干部抓好绿色低碳发展本领的学习参考,也可作为一般读者的碳达峰碳中和普及读物。
-
《中国碳排放总量确定、指标分配、实现路径机制设计综合研究》
《中国碳排放总量确定、指标分配、实现路径机制设计综合研究》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0AJY002)“我国碳排放总量确定、指标分配、实现路径机制设计综合研究”和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长城学者”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CIT&TCD 20140321)“碳排放与博弈计量研究”的研究成果。该书采用博弈论、机制设计理论、投入产出理论、计量经济学理论、可计算一般均衡等方法,深入研究我国碳排放总量的确定,指标在不同时期、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以及碳排放目标的实现途径与机制设计问题,并利用动态模拟方法进行模拟研究,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指导与借鉴。
-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碳排放与低碳转型研究》
本书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技术转型理论为框架,对其城市化背景下的低碳转型问题进行研究。在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与碳排放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社会-技术转型理论和转型管理理论,对长三角地区低碳转型及相关治理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最后,本书从规范角度提出以低碳城市化为主、兼顾经济发展和政府治理的低碳转型政策建议。
-
《城市典型产业碳排放综合绩效评价研究》
《城市典型产业碳排放综合绩效评价研究》以郑州市181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开展典型严业碳排放综合绩效评价,探讨真行业、空间差异及影响机制,并提出墓于碳排放综合绩效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城市典型产业碳排放综合绩效评价研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突破仅从行业或产业视角开展碳排放研究的局限,从能源消耗、土地利用、劳动力投入、水资源消耗及废弃物排放等多指标角度构建了小尺度经济单元(企业)碳排放综合绩效评价的研究框架;二是提出墓于碳排放综合绩效的企业碳配额分配方案,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开展企业碳核查及碳配额分配提供实践指导,对推动企业碳减排、土地集约利用、资源节约与环境治理多重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城市碳排放峰值预测及总量控制:以重庆市为例》
国家和地方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的职能由发展改革部门调整至生态环境部门,应对气候变化要快速融于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亟须从管制政策、市场政策、信息政策三个方面,构建应有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目前,我国对地方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研究以及实施总量控制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碳排放达峰及总量控制的学术研究还比较薄弱。
《城市碳排放峰值预测及总量控制:以重庆市为例》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架构中,探索构建城市碳排放一般分析框架,对城市碳排放投入产出、影响因素、碳排放峰值预测、碳排放总量控制四个环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政府考核和市场机制两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碳排放控制机制,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
《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研究》
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是近年来新兴的碳排放领域的热点问题,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响应,是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引导世界所迈出的重要一步。《BR》本书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重要意义,对现阶段建设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基础和条件进行梳理,并从概念理论和技术理论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从本质上探寻近零碳排放的发展方向。针对能源、建筑、交通三个主要碳排放领域提出相应的研究策略。同时也探讨了建设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所必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
-
《中国碳排放与低碳发展》
本报告重点研究低碳发展问题,探讨世界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的现状,比较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政策,总结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分析经济增速、新型城镇化、雾霾治理及煤炭总量控制等问题,为研究人员、政府决策人员和一般读者提供参考资料。本报告对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有特别参考意义。